德智体美劳相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美育是这五位一体的重要构成。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大学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核心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焦点所在。《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教育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实现这样的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缺一不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一不可。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可缺失的核心构成。
发现人格之美
从美学之真善美的关系来看“德智体美劳”,德是求善,智是偏重于求真,美是偏重于求美,体与劳偏重于求善,“德智体美劳”在真善美的关系上是互为一体相互融通渗透的,各有侧重,但又相互依存。从人的成长来说,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成就一个“大美”之人。
孔夫子认为“里仁为美”,即强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的“仁”的思想修养和实践,也就是以仁爱为思想核心的人格精神力量铸造与实践,要求有人格精神力量之美和社会担当之美,美善合一,以善为美。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说:“从感觉的被动状态到思想和意志的主动状态这一转变过程,只有通过审美自由这个中间状态才能实现”。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大辞书》的美育条目中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培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朱光潜先生说:“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因此,美学修养、道德教养从来都不可分离,合成为人格精神力量的核心构成,这是美育的目标,也即是培养高尚的人、有教养的人、真善美合一的人的核心构成。
发现拼搏之美
在美学中有两个重要的范畴,即优美与崇高。就纳入美育体系而言,现今存在的状况是优美有余而崇高不足,究其原因是美育失衡,是对美的基本认识的偏颇和误解,造成只追求形式美、外在美和外在的光鲜,有整体向优美化发展的趋势,道德的力量和崇高的精神缺失,诞生了诸多“伪男”“娘炮”“草莓族”。在社会层面上,现今“互联网+”的时代,一些媒体推波助澜,力推各类外在的美化,诸如片面追求优美的服饰、优美的容颜而内心弱化,各类娱乐节目推出的公众形象人物也常常是“优美化”的,阴柔甜腻,而铸就坚韧精神、顽强意志、高尚品格、崇高道德力量的东西传播的不够,即使是有所传播,也往往被“优美化”了,俊男靓女粉墨登场,音容柔魅,难于震撼心灵、强化意志力量,影响了一代年轻人。在教育层面上,首先家庭教育缺失,传统教育的“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之精神力量的教育渐行渐远,导致学生不只精神力量不足,身体力量也孱弱。在此,美育与体育、劳育不可分离。劳育是学生劳动观念、意识、意志的培养,借此确立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的思想意识,同时也通过劳动锻炼了体能。“劳其筋骨”(含体育和劳育)也是对崇高的坚强意志品质的外在强化。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加强体育、劳育的用意所在。体育中有崇高,劳育中有崇高,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是崇高,愚公移山的“搬山寓言”是崇高,九八“抗洪精神”是崇高。今年举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道德精神、科技力量、身体素质、心理韧性和不畏牺牲的劳作所铸就的集体和个体的崇高精神美而产生的意志力量,让我们直面疫情,去战胜疫情。在此,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而崇高的精神意志力量是一个重要所在。而大学是学生意志、品格的形成和定型期,因此崇高之美的教育亟待强化。我们需要“静若处子”的合乎情感判断和理性判断的阴柔,更需要“动若脱兔”的合乎时代大潮和理想信念的大气磅礴的行动力量。这将得之于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综合作用,得之于崇高之美对于人格精神力量的作用。
就人格精神力量而言,所谓崇高之美是百折不挠、意志坚韧、敢于直面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力量和“铁肩担道义”的社会担当,是服务实现“中国梦”、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牺牲精神。
发现思想之美
美育不完全等同于艺术教育,美育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目的,但不能理解为只是教授学生唱唱跳跳、写写画画、能唱能跳、能写能画和懂得唱唱跳跳、写写画画即可,即对艺术美的认识判断和实践,而且还偏颇于“优美”了,阴柔化了。美育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目的就是人格美的培养、精神力量和意志力量的铸造,即对社会美的认识判断和实践。对“优美”的认识和实践只是美育的一部分,而对“崇高之美”的认识和实践应是更为核心的所在。一个“高尚的人”“有教养的人”,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而强大的内心是不畏困难、不惧挫折失败的,必须经过崇高之浸染、洗礼、磨砺才可铸就。
就崇高而言,美育与政治理想教育是相交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也是一种崇高之美的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和信仰的正义性、合理性、科学性、高尚性、崇高性基础上,人们就能够坚定地拥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被驱使着激励着自发地、自觉地不断努力奋斗,虽千难万险,但百折不挠。中国共产党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政治理想精神的显现和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人格精神力量的显现和实践,是最伟大的崇高之美。
(作者:王远坤,系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